7月3日晚,参加上海高考综合评价批次招生的11所高校综评分数线陆续公布。和去年各个专业组综评入围分数线有涨有跌不同,今年多数高校的专业组入围分数与去年相比都有所上涨,涨幅最高的专业组提升了10分以上。
多所高校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文汇报记者时谈到,综评分数普涨,既与今年参加高考人数以及高校招生人数相关,也与各高校在综评批次专业的投放情况以及各项招生优惠政策密切相关。
针对近年来部分高校综评分数线逐年上升的情况,更有业内人士谈到,今年部分高考科目的难度也会对具体的考分有所影响,而且越是高分段,分数提升的边际效应越是小。预计明年综评分数线未必会持续上涨。
校测线普涨,但入围分数排位并未普遍提升
今年在上海参加综评招生的仍然是11所高校,分别是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大学、浙江大学。
根据已公布的校测资格线,东华大学三个专业组较去年上涨9-12分;华东理工大学4个专业组较去年上涨4-8分;上海财经大学三个专业组较去年上涨5-6分;上海大学两个专业组较去年上涨8-9分。
“不能只看分数,还必须看排位。”某高校分管招生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今年分数线普涨,但是除了头部两所985高校,其余各高校专业组的入围分数排位并没有普涨。
这一方面是因为今年的分数总体比去年高,导致考分“通货膨胀”。公开信息显示,今年上海高考考生为6.3万人,比2024年增长近万人。而从高考分数来看,今年高分段人数有所增加,580分以上有4096人,比去年增加1412人;600分以上有1250人,比去年增加536人。而且,“物化双选”的考生数量今年也在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部分物化双选专业组的综评校测线。
另一方面,有业内人士分析,在今年分数普涨的情况下,不少考生的考分实际上超过了自己的预期,而沪上除头部985高校之外的其它参加综评的学校,在综评批次仅投放少量名额,大量招生名额投放在普通批。
对不少分数高的考生而言,他们可能会考虑在今年高校普遍扩招的情况下,倾向于报考外地更高一层次的高校,而将这些参加综评高校的专业在普通批填报。
新设专业对参加综评学生吸引力提升
今年沪上四所985高校专业组的综评分数线除了个别专业组,几乎都超过了580分。虽然按照相关规定,学校并没有官宣具体的分数线,但是从考生志愿填报系统中显示的入围分数线可以看出,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各专业组入围分数最低为590分,最高为598分,除了极少数专业组,几乎都比去年提高10分左右。
“学校今年推出了一系列新专业,以及人才培养的新举措,包括本研融通,甚至下决心让一些招不到学生的专业‘自然消亡’,这是考生填报人数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也意味着学校推进的一系列学科专业调整等改革符合社会的期待。”据复旦大学相关负责人分析称,今年复旦大学02专业组的入围分数排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1400名左右,这一专业组就是以六大创新工科学院为主。同时,学校明确了学生自由分流,比如经济学院今年5个本科专业全部打通,接受学生自由分流,没有学生选择的专业就停招本科生,“其实对于学生而言,重要的是给他们自由选择的机会,而不是让他们无奈地被分流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
综评录取批次成高校“王牌专业集中区”
盘点各高校综评专业组,可以发现,几乎所有高校都在综评批次投入“王牌专业”。
“我们的跟踪调查显示,综评录取的学生在入学后综合表现会比普通批次招收的学生更好一点。所以,我们会在综评批次投入学校的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某高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上海交通大学今年在综评批次投入了人工智能等大火的专业。一些人才培养实验班也在综评批次投入了大量名额。
另据同济大学招生办介绍,今年同济综评专业继续面向上海考生开设覆盖理工文医、更加优化的招生专业类,包括工科试验班(信息与智能网联类)包含15个信息类相关专业。此外,学校还新设了人工智能拔尖班,并以“工程智能”为突破点,首批成立五大研究院,用“AI+”赋能学科专业,重塑课程体系。
东华大学则在综评批次投入了材料类、生物工程、功能材料、人工智能、计算机类等学校的优势学科。华东理工大学在综评批次投入了53个专业配资策略平台,174个招生计划,优势工科实验班都在综评批次重点投入,并且给学生设置了更自由的大类分流方式。
华林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